1)第四百二十二章 准备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富弼之所以选择让儿子富绍隆迎娶曹菡,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能够更加稳固一些。要说这富弼的性格,其实多少和曹诱也有一些相向,正因如此,两家最终才能取得联系,想要进行联姻。不止是曹菡,富弼的为人,包括他的性格,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也并不是那么讨喜,甚至就连他的岳父晏殊大人,都曾经一度根富弼闹得不可开交。

  小时候的富弼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写的一手好文章,也因此博得了“洛阳才子”的赞誉。范仲淹对他的才华很是赞赏,还特意把富弼的文章拿给当时的文坛领袖晏殊看。晏殊看后也是拍案叫绝,居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富弼。

  范仲淹与晏殊,一个是富弼的媒人兼恩人,一个是富弼的上司兼丈人,富弼的官运亨通,离不开此二人的赏识和提携,但作为晚辈,富弼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主见和个性,不曾因为与范仲淹和晏殊的特殊关系而改变钢铁直男属性。

  北宋仁宗年间,山东贼匪横行,当地官府无力镇压,便采取怀柔政策,以礼相送,以求相安无事。后来事情闹大了,朝廷派范仲淹严查此事。范仲淹心存宽仁,他认为贼匪实力强大,官府也确实兵力不足,用拉拢代替围剿,并非狼狈为奸,而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应当予以理解和宽恕。而富弼与范仲淹的性格截然不同,无论面对辽夏外族,还是面对贪官污吏,他都嫉恶如仇、态度强硬,他认为山东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却姑息养奸,无异于通匪谋逆,必须严惩。

  因为意见不合,富弼与范仲淹当面发生争执,期间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当时,很多人指责富弼如此以下犯上,实在是忘恩负义,辜负了范仲淹的知遇之恩。他却解释道:“我与范先生是君子之交,当年他举荐我,正是因为我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我承蒙范公提携有如今地位,如果为了报恩就事事与他保持一致立场,那才是对他最大的辜负。”富弼把天聊死到了这个份上,旁人再多言就有质疑范仲淹人品之嫌了,所以只能作罢。

  没想到,当有人在范仲淹面前指责富弼时,范仲淹的态度竟然与富弼如出一辙,他说:“我欣赏富弼,正是因为他不同俗流。”对于范仲淹,富弼还只是据理力争,而对于晏殊,富弼则是当面唾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庆历二年,富弼代表北宋与辽国谈判,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但是,宰相吕夷简却在国书中漏掉了约束辽而有利于宋的三条。吕夷简与富弼素有过节,富弼认为,吕夷简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公报私仇,置富弼于死地,于是到宋仁宗面前告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富弼的老丈人晏殊却站出来当和事佬,替吕夷简求情道:“坦夫(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