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孝惠皇后的族人(下)_我赵德芳不当八贤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人谈起宋朝历史的时候,往往把契丹看做成外国。但在这个时代,中原人称呼契丹为“北朝”,契丹人称呼中原国家“南朝”,在争夺正统这个问题上,契丹人可从来都没放弃过。

  “大约在熟悉的萧太后之前,契丹人还是没有放弃过入主中原的野心。有这么一个强敌,太祖何敢放弃开国历史?放弃了合法性的程序,也就等于放弃了赵宋开国历史,他不可能那么愚蠢。”赵德芳心里笃定。

  这时,赵光义抗议。

  他道:“二哥,追册孝惠皇后且不可得,何况封赏后族?此事只怕很难为朝廷所允。”

  赵廷美跟着道:“毕竟不比孝明皇后……”

  赵匡胤无动于衷,盯着赵德芳问道:“德芳以为当封贺氏何职?”

  赵德芳转过头看着擦眼泪的赵德昭。

  赵德芳委委屈屈道:“毕竟不是开国皇后……”

  “胡说。”赵德芳立即制止了他接下来的牢骚话,淡淡道,“谁说封赏孝惠皇后的族人只是我家事?”

  赵匡胤眉头一扬,这孩子也想到那里去了?

  “赵普名满天下,又深知朕意,故此提出那般封赏,那是平天下的大才所定的大略,顺带着为孝惠皇后的族人谋取些好处。这孩子若是也能看到这一点,朕当尽快立太子。”赵匡胤忽然感觉自己的信条都有些加快。

  赵德芳说道:“孝惠皇后的族人大部分还都在吴越国中,如今朝廷不好公然迫使南唐、南汉以及吴越国在我朝北伐的时候背后捅我们刀子,但若我与二哥以私人身份,却大张旗鼓地要求他们送贺氏归朝,且看他们的举措便知他们到底有没有给我们的北伐拖后腿的准备。如此一来,公私兼顾,何错之有?何况贺氏一族归朝,带来的并不只是人口、书籍、以及一部分传统,还有吴越民众对我朝的认识,以及吴越国民的人心向背。再者说,贺氏一来,也可为我们搭上一座通往吴越国的桥梁,到南征之时,这座桥梁未必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此一举数得的好事,为何不行之?”

  赵光义头皮发麻。

  一直以为这小子是最没有威胁的一个,没想到竟成长的如此之快。

  “可这跟封赏并没有什么关系,贺氏入朝后,自可以举功名,从军行,也可封赏几个闲差,但若封赏太厚群臣怎么看?将士们怎么看?”赵光义强烈反对,他甚至更反对贺氏入朝,那可不是小门小户那是一个大家族,一旦贺氏来到京师,赵德昭便多了不知多少人才,这固然会首先威胁到赵德芳的地位,但赵德芳还小,赵德昭的人也可以作为他这个皇嫡子的掩护,可这些人对他赵光义造成的威慑,那可是最直接的。

  赵光义反对此事,态度自然要表现的十分清楚。

  他甚至拉上高怀德:“驸马都尉当清楚,无战功者不拜将,国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