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1章 对护羌校尉的研究1_我在美漫世界有一个商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汉设置护羌校尉,很重要的意图是为了防止羌人与匈奴互通声气。

  但随着匈奴势力被西汉驱逐出河西,这项任务逐渐不再吃重了。

  而针对羌人不相统属的情况,监视羌人的动向就是要阻止各个部落解仇交质,联合反叛。

  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警备,防止塞内外羌人勾结寇乱。

  到东汉汉羌关系矛盾激化时,护羌校尉越来越加重军事征伐的力度。

  各任护羌校尉屡屡自领重兵,还指挥地方郡守、都尉配合征剿屠杀反抗的羌人。

  西汉护羌校尉治所设置在令居塞,是陇西通往河西大道的屏障,重兵驻守。

  而东边的陇道所在水草肥美,南北诸羌相互交通,也是要冲。

  羌人为反抗汉朝统治,也往往切断陇道,使河西、河湟、陇右与关中联系困难。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钞三辅,断陇道。”

  “号多退走,还断陇道,与零昌通谋。”

  对于汉廷来说,要控制羌人还必须比较有效地控制陇道。

  显然保护交通是护羌校尉的重要职责。

  护羌校尉的屯田有独立的体制,受农都尉管理,直属中央大司农,但也受属地领导。

  早在赵充国领军平羌之初,就注意到在金城屯田的便利。

  屯田在控制、稳定边境的任务中能起到政治抚绥、军事征伐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屯田可以保障军粮供应,减少运输的开支;可以牢牢控制住当地的经济命脉,达到排挤羌人牧场、压迫羌人生存空间、威胁镇摄羌人的功能。

  所以在赵充国之后,邓训、侯霸、韩浩等边吏都重视在金城屯田。

  屯田成为护羌校尉的一项职责。

  也常调动指挥军队驻扎屯田,征发各郡屯田兵配合治羌征羌部署。

  如和帝永元元年,护羌校尉邓训在降服诸羌后,遣还各郡屯兵,“唯置弛刑徒二千余人,分以屯田,为贫人耕地,修理城郭坞壁而已。”

  顺帝永建六年,护羌校尉韩浩为威逼群羌,“转湟中屯田,置两河间。”

  护羌校尉为履行职责需要相应级秩,但以往研究多泛泛而论。

  作者以为在边地复杂的行政运作和军事调度等级结构中,通过比较可以较准确认识护羌校尉官署组织的级别和地位。

  据《续汉书·百官志五》亿载:“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同秩类似的官职还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

  《后汉书·匈奴传》中有提到西域都护但未说明品秩。

  《汉官仪》说西域都护“秩二千石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