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九张 猜度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敏也好,彭美也罢,李延庆对他们没啥印象。

  陶文举就不用说了,李延庆对他很是了解。

  至于王朴,他的大名对于李延庆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

  “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这是赵匡胤篡位成功后,用来评价王朴的话。

  赵匡胤事后认为,若是王朴还活着,自己是绝无可能篡权成功的。

  因为王朴忠于郭荣,同时对于武将的监察特别的严格,武将稍有违反律令,就会受到王朴的打压。

  在李延庆的记忆中,王朴死于显德六年的四月,当时王朴担任的职位正是枢密使。

  因为王朴的突然猝死,郭荣不得不重新启用魏仁浦担任枢密使,两个月后郭荣离世,八个月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位成功。

  王朴是郭荣的智囊,依照李延庆所读的史书,郭荣的一切战略规划,都是王朴提出来的。

  甚至宋朝初期统一天下的战略,也是按照王朴的《平边策》而来。

  李延庆读过这篇《平边策》,虽然按照历史,这篇文章应该会在半年后才由王朴呈给郭荣。

  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统一天下要先弱后强,先近后远,所以要先统一南方的各个弱小政权,最后再和契丹决战。

  李延庆虽然只记得大意,但靠着自己此时的文字水平,写一篇差不多的出来也是毫无压力的。

  在李延庆心中,所谓平边策,其实就是郭荣和他的智囊团共同拟定的战略规划,只不过是借了王朴的口说出来罢了。

  但不可否认,王朴对于后周朝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他是郭荣平衡朝堂的最关键棋子,只有他坐镇枢密院,朝堂才会平衡,郭荣才能安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朴在不远的未来,也是李延庆的敌人,王朴是一切暗中谋划周朝江山的野心家的死敌。

  “按照历史,王朴和郭荣都只有四年多的寿命了,无论是我,还是赵匡胤,都只能在他们死后才敢有所谋划,现在我能做的唯有暗中积蓄力量。”

  李延庆漫步在院中,脚下黄色的枯叶发出咔擦咔擦的细碎声响。

  不出意外,等到明年开年,李延庆就将获得荫补的官职,拥有八品的武职。

  到二月份李延庆就将进入开封的国子监的律科就读,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参加明法科的考试,若是考中,就可转为八品的文职。

  明法科在这个时代确实不难,既不考诗赋,也不考策论,主要的考题是八十道“帖”。

  “帖”就是默写,考试时会给出一段文字的头和尾,默写出中间空缺的部分即可。

  考察的范围仅仅是此时的律令和几本儒家的经典。

  此时不比和平时代的宋明清,能读书的人是很少的,社会上的识字率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所以此时科举考试的难度,除了进士科外,其他的几科可以说是并无多少难度,只需死记硬背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