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闭门不出的皇帝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王溥也不会如范质那般一心为民。

  在父亲王祚死后,他经过深思熟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一个随波逐流的看客。

  换用现代点的说法,王溥更像个吃瓜群众。

  只有当局面真正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王溥才会着急起来。

  也正是由于两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在郭荣这件事上王溥看得比范质更透彻。

  “我以为,圣上只是厌烦罢了。”王溥的口吻很是轻巧。

  范质忍不住转头望向王溥,问道:“厌烦?何解?”

  王溥回道:“很简单,圣上对眼下这种局面,对那帮阳奉阴违的武将彻底厌烦了,所以才不肯接见任何人。”

  这回答把范质整不会了,或者说,王溥的说法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范质当即追问:“可就算是厌烦了,圣上也不该闭门不见人,他可是一国之主,岂能如此恣意?”

  在范质的理解中,人生在世必须尽到应尽的义务,皇帝、宰执、统帅这些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存在尤其如此。

  郭荣是皇帝,又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岂能想耍性子就耍性子?

  如此恣意妄为,把群臣当什么了?把国家当什么了?又把天下百姓当什么了?

  “圣上虽是一国之主,可他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你想想,圣上苦心孤诣谋划了此这次北伐,却在众将的反对下草草收场,这两年圣人与王枢相连遭意外,如今又遭众将添堵,圣上心中岂能痛快?一旬不见人,只是情绪的宣泄罢了,你总不能让圣上公然骂街吧。”王溥全然站在了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解释郭荣的迷之行为。

  这并不能完全说服范质。

  “你说的不错,圣上确实不能公然骂街,可他也不能闭门不出啊!”范质越说越急:“而且公允来看,我朝如今的国力也确实不支持与契丹硬拼,众将反对北伐自有众将的道理,圣上这全然就是不讲道理了!”

  “范相公不必着急,这事可以多想想,如我所料不差,这两日圣上应该就要开门见人了。”王溥微笑着起身,朝门外走去:“我出去散散风。”

  范质连忙起身:“你等等,我也去。”

  澶州的文武百官以及十几万士兵尽皆人心惶惶,留在开封的官员们同样心不自安。

  开封距离澶州不过二百余里,郭荣遇疾闭门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开封。

  官场无秘事,这事甚自然也传入了民间。

  整个开封城随之闹得满城风雨。

  有人认为是澶州节度使张永德谋害了圣上,欲图靠着皇亲国戚的身份篡夺大权。

  这个说法非常有市场,张永德可是先帝的大女婿,在这礼崩乐坏的乱世,接替郭荣的皇位绝对是名正言顺。

  也有人认为是先锋主将赵匡胤带兵造反,杀了圣上以及一干重臣,现在正在澶州对禁军施行清洗,待到清洗完毕,这个狼子野心之辈就会带兵杀向开封,夺取皇位。

  这个说法不如上一种有市场,在开封百姓的视角里,赵匡胤可是郭荣一手提拔的亲信爱将,不大可能做出这种背信弃义之举。

  可现在是五代乱世,不发生点什么背信弃义的事情那还好意思叫乱世吗?

  故而也有一些百姓支持这种说法。

  不过在有消息渠道的官员、豪门眼中,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兵变是有可能,但目前军队尚在可控范围内,单靠一个赵匡胤或者一个张永德,都不足以掀起风浪。

  他们两人出身的殿前司目前全员皆在澶州,兵力接近五万。

  可韩通与袁彦率领的侍卫亲军步军司也在澶州,论兵力与殿前司不相上下,能够很好地制衡赵匡胤与张永德。

  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郭荣。

  郭荣是否还活着?若是活着他的病情究竟如何?他闭门不出又所为何事?

  京中有渠道的人都在拼命打听这三个问题。

  在有可能发生的巨变中,先得到准确情报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手段。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