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 合作倒魏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仁浦出身低微,曾是枢密院的小吏,但他办事认真,没多久就成了枢密院兵房的首席胥吏。

  在当枢密院兵房主事的时候,魏仁浦记忆力惊人,对于后汉朝境内一百多个州,所有军队的驻地、人数和主将名字,所有粮仓的位置和存量,都能脱口而出。

  当时还是枢密使的郭威,见到魏仁浦如此强的业务能力,十分赞赏,将魏仁浦引为心腹。

  魏仁浦自此平步青云,但郭威一直压着魏仁浦的官位,让郭荣登基后,再提拔魏仁浦为枢密使。

  郭荣登基后照父亲的吩咐做了,也给予了魏仁浦足够的权力。

  但李重进的分析指出,魏仁浦不过是郭荣用来压制几位宰相,以及怀有二心的节度使的。

  郭荣在澶州当节度使时,节度掌书记名为王朴。

  李重进认为王朴将在两三年后取代魏仁浦枢密使的位置,因为王朴还需要时间来熟悉枢密院的工作。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朴既是郭荣幕府元从,又是状元出身,比起魏仁浦这个连进士出身都没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好太多了。

  所以魏仁浦这个枢密使当不了几年了,到时候他大权旁落,还如何捞钱?所以趁现在要不择手段,加快速度赚取足够钱财。

  这也解了李延庆心中最大的疑惑,那就是魏仁浦明明都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枢密使了,多得是方法捞钱,为何行事却如此急切鲁莽呢?

  同时,李延庆还了解到,这个时代的大商人,基本都是依附于朝中权贵的。

  为何?因为这个时代的过路税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朝廷的法律上规定,过路税是两个点,交易税是三个点。

  但过路税是每过一个县就要交一次,这是多么的可怕,比如走汴河经过宋州,就要经过四个县,交四次税。

  在有些边远地区,朝廷监管力度比较弱的州,节度使为了赚钱,会提高过路税,甚至能达到五个点以上。

  从南唐运粮食到后周境内的河北,如果一路交过路税,税费就能超过粮食价格的两倍。

  而李谷和王溥他们的船队,是一文钱过路税都不用交的,所以没后台的商人,成本是他们的三倍,如何能和他们竞争呢?

  若是不依附权贵,则只有像刘从义他们一家那样,做点经营短途贸易的营生,还能稍微赚点养家糊口的钱。

  但后周的人口就这么多,能赚大钱的商机是有限的,魏仁浦加入高官的行列有些晚,蛋糕已经被瓜分完了。

  魏仁浦要想大笔捞钱,就要打破现在固有的格局,那些节度使魏仁浦暂时不敢动,刚刚开罪过郭荣的两位宰相,就是魏仁浦最好的下手目标。

  魏仁浦劫走粮船,就是向李谷和王溥两人宣布,现在走汴河贩卖粮食的权力归我了。

  本来李谷和王溥都要认命了,毕竟魏仁浦现在权力大,能调动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