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司户参军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长县东南四十余里,有镇名为大仪。

  镇在唐朝时本是较为低级的军事驻地,到唐末乱世,军人实力大涨,镇逐渐拥有了行政权力。

  在此时,镇是位于县以下的行政单位,长官为镇将,通常管辖数个乡。

  大仪镇以北是大片肥沃的滩涂湿地,其间有乡名为菱塘。

  菱塘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却因福得祸,成为了天长县守将白延遇抢掠的重点对象。

  一伙衣甲不整的骑兵呼啸着踏过湖边的泥泞土路,领头的是一名胡子拉碴、挺着大肚腩的中年壮汉,他名为吴厚,兖州人,从军十几年,目前是兖州州军一个都头,统领九十八名骑兵。

  似兖州这样常年安定的内地州,其州军在配置上通常远不如开封禁军,而且长期疏于训练,战斗力并不强劲。

  吴厚作为都头有资格披甲,但他麾下的九十八名骑兵,就都只配备了轻便的皮甲,弩这等高造价的兵器自然也是没有的。

  听着背后部下们愈发放浪的嬉笑声,看着前方绿林中影影绰绰的茅草屋顶,吴厚忍不住扭头,面露凶戾:“都给我小心点,这菱塘乡奸民不少,大仪镇就有五名士兵失踪于此,你等可别步了他们后尘!”

  吴厚此番领兵赶赴菱塘乡,并非为了强征钱粮,而是为了调查五名士兵的失踪案。

  据大仪镇将两日前上报,他麾下五名士兵在菱塘乡征收粮米时失踪,至今已有四日。

  大仪镇统共也就一个节级二十来名士兵驻守,镇将自是不敢独力调查此案,因此只得上报给天长县。

  白延遇对此很是重视,但天长县以北就是南唐边防重镇楚州,往东隔着新开湖,还有南唐重兵驻防的高邮县。

  楚州和高邮县的南唐军都对天长县虎视眈眈,白延遇担负边防重任,并不能抽调太多兵力南下大仪镇,加之菱塘乡统共也就三百来户人,所以便抽调了一个都的骑兵负责此案。

  吴厚从军多年,跟着兖州州军数次出征,杀烧抢掠的事也没少干,他很清楚农民的特性。

  只要没逼到绝路,农民们一般来说是不会轻易反叛官府的。

  但目前天长县不少百姓,在白延遇麾下三千兵马的放肆抢掠下,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随时有反叛的可能。

  自打出了天长县城,吴厚就一直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此行横遭不测,连故土都回不去,如今见到麾下士兵们一路松懈,他敏感的心弦有些绷不住了。

  经过吴厚的训斥,士兵们略微平息下来,但不知是谁冒出一句:“都头是在说笑吧,就算那菱塘乡三百户全成了奸民,凭咱们一百铁骑,还不能将他们踏成肉末?”

  立刻就有人高声附和:“就是,都头未免太过胆小了,我大周铁骑无往不胜,那伪唐军见到我等就闻风破胆,区区农民有何可惧!”

  吴厚青筋暴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