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袁立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叔,你这训练成果斐然,他们看起来很像回事了嘛!”

  卸下披风,李延庆一走进院中,就满口称赞着。

  这一批乌衣卫的训练成效令李延庆十分满意,这三十名乌衣卫才刚刚接受了不到半个月的训练。

  “嘿嘿,都是三郎给的训练法子好,特别是三郎之前说的那个,蹴鞠的新玩法,特别有效果。”张正腼腆地笑了笑,走在前方带路。

  乌衣台总部的所在地,原是李家在开封城外的一处三进别院。

  这处别院位于一座小山包的山脚下,其内部装潢并不奢华,最大的优点就是地处偏僻,周围少有人烟。

  据李重进介绍,这处别院还是四年前他随郭威进京时,郭威从前朝罪臣那没收来,赏赐给他的,几乎没有使用过,只是每年年终时会派人去维护一番。

  行走在绿漆斑驳的松木长廊上,李延庆泰然自若地说道:“有效就好,说起来这蹴鞠的新玩法,还是我观东汉李尤所书的《鞠城铭》一文得来的。”

  与李延庆并肩而行的张谦和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这蹴鞠的新玩法,和时下的蹴鞠玩法有何区别?”

  张谦和在宋州州学中就读时,也曾迷恋过一阵子蹴鞠,蹴鞠很有一手,还担任过小半年的蹴鞠队队长。

  “这区别就大了。”李延庆微笑着解释道:“这蹴鞠的新玩法,不同于时下以观赏为目的,而以训练优秀的武士为目的。

  目前乌衣台中的蹴鞠玩法,两队各六人,场地为矩形,两端各有一个球门,双方除了不能用手之外,无论用何等法子,只需将球灌入对方的球门就算胜利。”

  所谓蹴鞠,便是中国古代与足球类似的体育运动,李延庆在乌衣台中推广的蹴鞠新玩法,稍稍有别于现代足球。

  场地约为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四分之一大小,每队的队员为六人,正好就是乌衣台办事处的最低人数要求,球门也小了不少。

  蹴鞠起源于汉代,原名蹋鞠,本是军中训练士兵的一项对抗性体育运动。

  东汉刘向的《别录》曾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这一运动发展到唐末五代,逐渐褪去了军事用途,成为了一项观赏性的平民运动。

  此时流行的蹴鞠运动,有些类似于现代排球,只不过场地的中央不是一张网,而是一根顶着球洞的三丈高球杆。

  球员分为两队,每队十二到十六人,双方都站在各自规定的半边场地中,目的是互相配合将球踢进球洞之中,毫无身体对抗。

  李延庆不屑于在乌衣台中,推广时下流行的蹴鞠方式,而是参照了汉代的《鞠城铭》,再结合现代的足球规则,创造出了一套最适合乌衣台的蹴鞠玩法出来。

  张谦和闻言惊诧万分:“可这不就全然违背了蹴鞠的本意吗?蹴鞠讲究的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