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章 不同安排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俸中的禄粟与加俸中的米面等物,都是士大夫群体实物俸禄的组成部分,士大夫群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米面口粮短缺的情况。在皇帝因故垂赐的礼物中,食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其中以羊、酒、米、面等物为常见,多以皇帝名义下诏加恩。

  素食文化在北宋士大夫阶层中广泛流行,是以蔬菜之馈的专门记载相较于基础口粮要更加丰富,宋代士大夫何以推崇素食,近人已有备述。

  伊永文的《宋代市民生活》一书对宋代素食文化的状况有所梳理,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聚焦大夫阶层的这种风尚,素食文化兴起的背后是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出现新动向的体现,与北宋时期士人尚俭尚节的风貌相互呼应。

  北宋士大夫们广泛食用水果,以水果为礼物的记录也大量的留存下来。究其原因,水果消费是宋代食品消费的重要一环,在水果品种、种植方式、生产区域等方面,北宋时期都呈现出了别于前代的特点,在水果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上更是远超前代,学界对此以已有详尽论述。果树的规模化种植,是水果商品化的重要前提,市场需求又刺激着水果生产的扩大。

  日用类礼物即用以馈赠的满足日常用度需求之物,就生活起居而言,士大夫群体相较于平民之家虽有诸多讲究之处,但除了部分彰示身份之物,日常生活所用的各式用具在类别与功能上已无大的区别。

  穿戴洗漱、起灶饮食、出入行走、寝眠照明等是日常生活的的主要内容,满足这些需求的日常生活用品便应运而生。被服是被褥衣履等服用之物的总称,包括衣物、腰带、冠帽、鞋袜、被褥、枕席等物,是生活起居的基础物品。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服饰和床上用品两类,穿戴品以衣物为核心,衣食住行四项基本生活需要,衣为其首,衣物不仅能保暖御寒、遮蔽身体,对士大夫群体来说日常着装也有场合之分。

  士大夫着装有官服、便服两种,以别于庶人,而官服又有祭服、朝服和常服之分,是以服装也有身份表达的作用。

  整体上看被服馈赠的生活化特征明显,寝具中虽然也有人以貂褥等相对贵重的物品相赠,但是仍属日常用度之物,显然不宜将其作为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奢侈品视文彦博曾赠太师杜衍“华阳巾”,“华阳巾”俗谓称“隐士帽”,是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

  此外还有黄庭坚“以椰子小冠送子予”、苏轼蒙惠“冠簪”、苏辙受侄子苏过赠“椰冠”等记录,都是冠帽类礼物被广泛用于馈赠的表现。

  文化创作的完成也离不开文化器具的使用,用于文化创作的各类文化用品,也成为了北宋士大夫们的馈赠之选。

  首先便是文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