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出所料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汴梁,内外城交界处。

  放榜日,情理之中会有许多的学子们聚集在城墙下观看自己这次科举考试的成绩。要说这次放榜跟之前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赵祯选择放榜的城墙,是在内外城的交界处,这一点在陆垚看来,多少自己做的努力,也算是缩小了一些内外城的差距。现在因为新蹴鞠大赛的举办,住在外城中的学子们比内城中的人还要多,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毕竟有很多的学子对自己的这次科举考试成绩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还是有可能进入到殿试当中去的。不过一旦他们没过,离开汴梁就是注定的事情,所以,还是住在外城区比较稳妥一些。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因为这新蹴鞠大赛的开始,陆垚之前曾经在观看比赛的时候观察过,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还是有很多都是文人书生的,只不过这蹴鞠或许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大雅的运动罢了。

  而之所以现在留在这汴梁中的学子人数这么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陆氏钱庄的贷款业务了。

  于是,陆垚和苏轼苏辙到了这内城外城交界处的时候,看到的是人山人海的学子们,这个时候按照现代的时间,也就才八点多钟而已,城墙下面都聚满了人。官府的人员应该至少还有半个小时才会到这里进行放榜,不过大家看起来都十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了。

  三人走过来的路上,苏轼和苏辙十分神秘,说有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也想见见陆垚,说是对陆垚仰慕许久。陆垚心中有些纳闷,能够得到苏轼和苏辙认可的,到底是何人呢?

  还好,那人站的位置比较显眼,苏轼瞬间就找到了他,随后,几个人汇合到了一处。

  陆垚看着眼前这人,身高不算太高,年龄要比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有自己都大上一些。虽说其貌不扬,但是整个人给到陆垚的气场十分强大,陆垚只是看一眼就知道此人一定是那种对自己十分自信的人。

  “这位就是小陆大人么?”那人见到陆垚,不等苏轼和苏辙介绍,朝着陆垚便作揖,说道:“在下曾巩,字子固。”

  陆垚在心里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怎么把这家伙给忘了呢,她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啊,而且也是这届科举考试的学子。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