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二章 樊楼夜宴(下)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樊楼。

  且说饭吃的差不多了,范仲淹、晏殊、韩琦三人分别开始了对到场官员的问话。这三位组织者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些想要询问的人,自然,就是他们看好的人,他们觉得能够被自己问话的这些官员,都算得上是这朝堂之上能力比较出众的人,应该会对宋夏之间的问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

  确实,这个问询环节开了个好头,第一个发言的就是主战派的李大人,话说的十分慷慨激昂,在他看来,宋夏之间不可避免,必须有一战。若不是仔细观察了范仲淹等三人的反应,陆垚都有理由相信,这李大人是这三个组织者安排好的托。

  随着主战派的发言,樊楼内的众位官员也都是被这股热情给带动了起来,不过,随后第二个发言的张风,可以说是瞬间浇灭了他们好战的热情。张风是二层的官员,身居四品枢密副使,可以说也是一个有实权的家伙,他说的话,还是比较有分量的。不过,今天他的发言,却是跟李大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张风主张还是应该多靠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张风的发言,陆垚觉得十分中肯,作为枢密副使的张风,不可能不知道,此次范仲淹和韩琦出使谈判,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拖延时间,但是张风依旧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主张用和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是因为他对现状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知。

  纵观西夏的历史,就是充斥着野蛮和战乱的一部历史,血腥和蛮性已经扎根于每一个西夏国民的血液之中了。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后,党项始强。”

  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唐朝安置于松州。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

  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遭到吐蕃军队进攻,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怕这些少数民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