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一、戏看儿为灞上军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一、戏看儿为灞上军

  在考试前,孙元起总共收到156份《报名表》,这个数字给人不痛不痒、温吞水的感觉:如果说学校好,也没有出现万人空巷、一拥而上的局面;若说不好,也没有门可罗雀,小猫三两只的样子。只好自己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等学校建起来,名声大了,那时候定然会出现后世千军万马考经世的局面!

  在这份报名表中,孙元起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胡勋、曾广锡、左功先、李国秉。特地留意了一下,胡勋报的是化学系,曾广锡、左功先是物理学系,李国秉报的却是电子学系。胡勋的报名表上,年龄一栏是24岁,孙元起心想:满脸胡髭,都老成那样了,怎么可能才24岁呢?当下也不去管他。

  设在北京的考场就是物理传习所,不知是庚子国变的影响,还是风气不及南方开放,加上孙元起的学生,才四五十人。看看籍贯,倒是直隶的居多。

  上海的考卷,是由商务印书馆专门派人送来。来的人孙元起认识,就是打了几次交道的石蕴玉。这次前来,他肩负着三项目的:第一,当然是押送考卷;第二,是送来样书,请孙元起审阅,以便开始印刷。样书包括在上海的讲稿《学校学制初拟》,新编译的《普通物理学》、《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电子线路》,以及早先的著述《化学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概述》,最后四种都被冠以“‘商务经世’大学教科书系列”的名称。第三,则是考察经世大学的建设情况。之前在上海的时候,夏瑞芳可是答应捐赠一笔钱的。

  已经考完试,孙元起的学生都被带到了新校区,负责对学校建设提意见、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为荒山增添一点人气。有了年青人的欢声笑语,再加上轰烈烈的施工场地,顿时没有了原先的荒凉。

  孙元起和石蕴玉跟着运送食品的马车,前往新校区。一直忙着考试的事情,孙元起已经好几天没有过去了。也许因为前往新校区的车辆比较多,这条道上布满了车辙。驾车的也是轻车熟路,一个时辰后,便到了河边。这已经与两个月前大变样了:从官路下来,是一条宽广的混凝土大道,两侧是从山上移植下来的小松树。顺着路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心是草坪,只是稍微培点土、浇点水,野草便蓬勃勃地长起来。草地上面摆着四块已经雕整好平面的大石头。孙元起向石蕴玉介绍自己的计划:“等叔祖孙寿州老大人从西安回来,便请他题写校名,然后镌刻于此处。”

  从校名的石头往两侧,分别有一道拱门。拱门之后,就是学校的围墙。如今拱门已经大致完工,围墙却只建了半拉子。

  走过拱门,是一大片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