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5章 胜利即是正义_三国之汉室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岐在平原停留三日,得到公孙瓒的回信,以为成功劝和二人,满意而去。

  刘和却知道这是公孙瓒的缓兵之计,他正被刘和大军压境,逼得缓不过气来,有人来讲和,自然乐得答应,但他们两人之间,其实已经无法共存了。

  大汉的没落,不仅是朝堂的昏暗,还有制度和思想的落后,这些老臣顽固不化,思想也极为保守顽固,以为只要天子平安,天下就能太平。

  但如今的局面,显然需要打破旧牢笼,彻底推翻这座即将倾塌的大厦,重新打基础建设,方能重现大汉荣光,指望这些旧臣振兴不了大汉的。

  如果刘备顺利进入长安,他恐怕也要面对赵岐这样的老顽固,面对他们墨守陈规,一套陈词滥调,不知刘备又会如何应对。

  虽然给了赵岐面子,但实际刘和也正要重整兵力,准备先招抚孔融,将公孙瓒的羽翼彻底剪除,再来慢慢收服他。

  正为说客发愁,忽然士兵来报,有人求见,却不愿透露姓名,刘和传令将人请进来。

  见来人四十上下年纪,留着山羊须,相貌清癯,举止雍容,抱拳道:“东海王朗冒昧打扰,还请将军赎罪。”

  “原来是景兴兄!”刘和惊喜道:“先前在洛阳之时,小弟就曾派人打听表兄下落,却一直没有音讯,高堂也一直甚为挂念。”

  王朗没想到刘和一见面就和他拉亲带故,反倒有些错愕,抱拳叹道:“多劳姑母他们挂怀,因家师杨赐逝世,我弃官到弘农服丧,见董卓弄权,便一直不曾应命,避乱弘农,此时董卓伏诛,恰逢马太傅出使关东,便随队一起到了中原。”

  “原来如此!”刘和这才明白,原来王朗是给杨赐守孝去了,问道:“当今天下大乱,表兄来河北,莫非是要助我一臂之力?”

  王朗恼怒道:“我本欲回徐州,不想马太傅到豫州却被袁术强留,还夺了节钺仪仗,将其软禁在汝南,真正岂有此理!我见诸侯如此跋扈,恐曹孟德尤甚,而伯兴统御河北,威望极高,先前又收到家书,故来相投。”

  刘和大笑道:“表兄通晓经籍,闻名中州,海内所宗,若能得兄相助,必能叫士林归心,事半功倍。”

  王朗因为在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而成为三国名人,被后世人所笑,但他在历史上的表现其实是一位能吏,治理会稽颇有政绩,为百姓称颂。

  作为杨赐的得意门生,王朗才智过人,品行端正,是一位经学大师,在当时名望极高,倍受曹丕尊崇,而且为人恭俭节约,在弘农常用自己的财物周济他人,其实是一位高古之士。

  “大厦将倾,一人之力毕竟有限!”王朗却摇头叹气,问道:“将军果真打算与公孙瓒休战?”

  刘和无奈叹道:“赵太常持节讲和,焉能不从命?”

  王朗却摇头道:“做大事者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