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3章 伐蜀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停,早已足够供给关中军中。”

  “故粮草一事,倒是不足虑。至于斜谷阻险,更不是问题。大将军也说了,自关中入汉中,非单单斜谷不可。”

  “特别是子午谷,可以直接从长安直达汉中。即便是子午谷不能行,亦可走回中道,取陇右后再下汉中。”

  陈群本就是以治世见长,对军中之事不甚熟悉。

  他只听过蜀道险阻,对于这斜谷子午谷之类的,只闻其名,未见其详。

  如今被曹睿这么一说,虽然觉得不对,但又不知从何谏起。

  再加上浮华案的风波才刚刚平息,作为唯一一位在洛阳的辅政大臣,身份确实有些敏感,不好说太多。

  不过有了陈群开头,自然就有人跟着劝谏。

  太尉华歆也站了出来:“陛下圣德,处成康之盛世,愿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但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上之心,则二贼之衅,则可静待而灭。”

  这种大而空的话,曹睿不知听了多少次。

  他张口就说道:“贼凭恃山川,武皇帝与文皇帝在时,犹不克平,朕岂敢说必灭之哉?”

  “只是二虏凶顽,军中诸将以为不进兵探取,难以自败,是以用兵以窥其衅。”

  “若天时未至,朕亦有前事之鉴,可学周武王伐纣,会师盟津而回军,敬不忘所戒。”

  华歆听到皇帝连周武王都搬出来了,知道皇帝心意心决,心里叹息一声。

  看到司空与太尉皆劝不住皇帝,有一人实在看不过眼了,站出来大声说道:

  “陛下,此时伐蜀,万万不可!”

  曹睿定眼一看,原来是中领军杨暨。

  杨暨虽是皇帝近臣,但却是持不可伐蜀之议最坚。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反对伐蜀了。

  曹睿斥道:“汝不过一书生,安知兵事?”

  杨暨拜谢道:“臣出自儒生之末,蒙陛下重恩,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军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尽言。”

  “吴国陆逊,亦不过一书生,却能败刘备于夷陵,陛下安能以书生不足言兵事?”

  曹睿恼火道:“汝可自比陆逊否?”

  杨暨再拜:

  “臣愚钝,敢问陛下,蜀人与吴人才公开结盟,若大魏伐蜀,吴人必蹑其后。若复太和二年之事,则大魏危矣!陛下不可不慎。”

  曹睿听到这个话,脸色顿时难看之极。

  太和二年的两场大败,乃是他一生之耻辱,此时被杨暨当众提起,心里恼怒异常。

  “太和二年之事,乃是蜀人趁我大魏不备,这才袭取了陇右。吴人无耻,不顾信义,诱之以降,大司马这才受了骗。”

  “如今乃是大魏主动进攻蜀人,再加上我在东吴早有准备,吴人不会再有机会!”

  曹睿想起自己在东吴的安排,心头更是添了几分把握。

  对于皇帝所说的安排,杨暨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还是他亲自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