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八章 斯纳库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点流程稍微有点变动,他们的小心脏就受不了。

  不过宁卫民也有言在先,提前先打了声招呼。

  “高桥社长,请恕我晚上不能久坐,明天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忙。我最多再坐一个小时。您看可以吗?”

  】

  在得到高桥社长点点头同意后,他才又欣然去赴“二次会”。

  在高桥社长熟门熟路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六本木,推开了小巷里的一家名为“丹特斯”的酒吧大门。

  走进去瞄了一眼,空间不大,一个水吧前十个座位。

  当下时间明明已经过了晚八点了,却还空着一多半。

  宁卫民立刻就知道这是一家生意普通的“斯纳库”。

  “斯纳库”在日文中称为“スナック”,是英文snack的译音,中文意思就是“零食”。

  所以照字面意思理解,这种场所是个让客人吃东西,休息的地方。

  可实际上呢,却是指地方不大,里面有卡拉ok,有妈妈桑和服务员陪着客人聊天、唱歌的“小型酒吧”。

  要是非要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像《非诚勿扰》这部电影里。

  葛优色迷心窍,被“北海道四姐妹”年轻时的一张海报,诳进去的那家小店。

  这种称为“斯纳库”的小酒吧,其实是受到奥运会影响才诞生的特殊产物。

  因为它最早就是出现在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1964年前后。

  作为举办国际性盛会时的一个惯例,当时日本也开展了净化社会风气的运动,严格控制提供酒类店铺的深夜营业。

  于是乎,就出现了学习美式酒吧模式,但除了酒类,还提供“便餐和小吃”的店家。

  因为饮食店是可以深夜营业的,这样就绕开了法令的限制,得以借助这种变通形式长时间营业。

  应该说,早期营业的“斯纳库”确实是作为“深夜提供酒类的饮食店”,纯粹地存在着的。

  卖点就是花色诸多的下酒小菜,和为客人加冰、兑水、斟酒等服务。

  妈妈桑和服务员基本上是隔着吧台“面对面”接待客人,就像普通的调酒师一样。

  这里基本不存在坐在客人身旁提供接待服务的情况。

  说白了,最初的“斯纳库”就是一个纯粹聊天解闷的场所。

  客人来了,可以在这里和妈妈桑或邻座客人聊聊天什么的,就着一小碟零食坐在高脚凳上喝酒,其他什么都干不了。

  但后来日本进入八十年代,经济与收入进一步出现双增长,这种小酒吧就无法满足有钱人的需求。

  于是,伴随着池袋和银座等地出现了高级的“俱乐部”(クラブ)。

  “斯纳库”的妈妈桑和服务员也就被严酷的商业竞争,倒逼着从吧台里面走了出来,坐到了客人的身边。

  而且因为卡拉ok的出现,她们还要比俱乐部多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伴场伴舞。

  至于日本男人晚上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