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十四章 甲方乙方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作项目定为他回局里交差的最优之选。

  而等到李处长回国后,他也显然一直在尽力促成此事。

  实际上,在银座的坛宫开业后不久,宁卫民就在东京收到了李处长发来的传真。

  李处长告诉他说,局里已经基本批准这个项目了,希望他找个时间尽快回内地,与之商洽具体合作条款。

  所以这次宁卫民归国,对于双方合作达成,无疑是抱有极大期许的。

  为了与李处长的再度会面,他可以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不但带来了从东京购买的礼物,详细的产品资料,样品和图纸,还准备好了支票。

  只要考察完毕,选好工厂,谈妥条件,他马上就可以给付款项,让工厂开工。

  尤其头几天见霍司长的时候,他还从霍司长的口中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在东北的SY市,亏损已达十年的一家国营企业!

  负债额超过全部财产三分之二的防爆器械厂!

  刚刚宣布倒闭了!

  这在十年后不是个问题,但在这个年代,却属于打破先例之举,非常让人震惊。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连铁饭碗都不保险了,盛大锅饭的这口锅,也可能有朝一日被打翻。

  同时还能说明,国内目前恐怕已经不是纯粹的卖方市场,短缺经济了。

  如今可不是所有的东西,不管好坏,只要生产出来都有人买了。

  不是只要不凭票,东西就能被顾客抢光,价格还一个劲地涨。

  毫无疑问,作为生产企业,京城这边的许多工厂肯定会因为这个消息,感到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一定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宁卫民认为京城这边的厂家不管日子好过还是难过,都会希望自己的厂子能更保险一点,谁也不会拒绝他的订单。

  而反过来,他也不是那些惦记着往死了占便宜的外国资本家。

  只要能够保证质量,不出问题,他其实很愿意开出足够优厚价码。

  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让京城的厂家赚走了,这叫肉烂在锅里。

  反而他要是在差价上赚得多了,把利润都拿走,那边还得多给日本政府缴税呢。

  那干嘛不把利润尽量多的留在国内,干嘛不对家里人实在点?

  即使同样在缴税,那也是支持自己的家乡建设,是爱国之举,对不对?

  总之,宁卫民从不认为两边存在什么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会有什么谈不拢的实质障碍。

  在他心里,这件事应该是稳拿把攥了,其余的就是快刀斩乱麻的确定工厂,签合同了。

  可结果没想到,实际情况却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这件事居然“难产”了。

  现实又给他上了一课。

  问题不是出在李处长身上。

  应该说,李处长办事还是挺实在,也挺靠谱的,前后带宁卫民去实地看了三家厂家。

  有两家是轻工局麾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箱包厂家,还有一家是轻工局下属最大的皮革制品厂家。

  三家工厂规模,最小的也在千人以上,生产设备和职工素质,也是全市最好的。

  不过这三家厂子虽然一开始都挺热情,也很感兴趣,甚至还摆酒迎接,热情款待。

  但由于宁卫民为了给日本政府少缴税,不能直接和国内工厂产生联系。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